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三字成语故事

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

时间:2024-01-31 15:52:55  来源:http://www.henanrenshi.com  作者:admin

一、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

着了凉引起的,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,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。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。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。 两人看了药方、针灸各科?” 华陀解释说,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。两人的病因不同,没过多久,“对症下药”这一成语,他精通内,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,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,给倪寻开了泻药,开出不同的处方,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,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、外,病情一样,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,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:“你俩相同的。 后来、妇、儿:“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,医术高明,我当然得对症下药,感到非常奇怪:头痛发热,只是病症的表象,诊断准确,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。”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。 有一次,问,病就全好了,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

二、成语故事 第60集 对症下药

对症下药 [ duì zhèng xià yào ] 

基本释义 详细释义 

三、对症下药的意思是什么

中华成语故事集

四、历史故事的主角 对症下药

症:病症;下药:用药。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,采取有效的措施。

出处

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佗传》: 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 寻当下之,延当发汗。 或难其异,佗曰: 寻外实,延内实,故治之宜殊。 即各与药,明旦并起。

翻译

府中官吏倪寻、李延同时来就诊,都头痛发烧,病痛的症状正相同。华佗却说:“倪寻应该把病泻下来,李延应当发汗驱病。”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。华佗回答说:“倪寻是外实症,李延是内实症,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。”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,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起床,病好了

典故

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,他精通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针灸各科,医术高明,诊断准确,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。

华佗给病人诊疗时,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,开出不同的处方。

有一次,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,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:头痛发热。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,给倪寻开了泻药,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。

两人看了药方,感到非常奇怪,问:“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,病情一样,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?”

华佗解释说:“你俩相同的,只是病症的表象,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,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,着了凉引起的。两人的病因不同,我当然得对症下药,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。”

倪寻和李延服药后,没过多久,病就全好了。

后来,“对症下药”这一成语,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,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

五、写出成语相关人物:对症下药,黄豆燃其,铁杆成针

对症下药——华佗

煮豆燃萁——曹植、曹丕

铁杵成针——李白

六、对症下药的主人翁是谁

华佗

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佗传》: 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 寻当下之,延当发汗。 或难其异,佗曰: 寻外实,延内实,故治之宜殊。 即各与药,明旦并起。

故事:

东汉末年三国初期,诸侯混战,水旱成灾,疾病流行,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。当时有一个医生叫华佗,他的医术非常高明,他自小熟读经书,尤其精通医学。不管什么疑难杂症,到他手里,大都药到病除。华佗一生非常同情劳苦大众,四处奔波为人民解除疾苦,被人尊称为“神医”。

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,相传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就是他发明的,最突出的是发明酒服麻沸散使病人麻醉。在发明麻沸散之前,由于没有麻醉药,每当进行破腹、截肢手术时,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,有的晕厥了,有的痉挛了,呼爹喊娘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!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,想了许多办法,做了不少试验,终于发明了麻沸散,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,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。

华佗在当时已经能够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。传说有一次,有个推车的人突然曲着脚,捂着肚子喊痛。不一会儿,气息微弱,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。立刻切脉诊断,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,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效药,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“麻沸散”,麻醉后,又给他开刀诊治。经过治疗,病人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。

华佗的神奇之处除了发明了麻沸散外,就是他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抓药。有一天,州官倪寻和李延病了,一齐到华佗那儿看病。两人的感觉相同,都是头很疼,全身发热。华佗仔细诊断,却给开他们不同的药。倪寻和李延非常奇怪:“我们病情一样,吃的药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?是不是华佗徒有虚名,只会招摇撞骗啊?”

华佗看出了他们的疑问,问道:“生病前你们都做了什么?”

倪寻回忆说:“我昨天赴宴回来,就感到有点不舒服,今天就头疼发烧了。”

“我好像是昨天没盖好被子受凉了。”李延答道。

“那就对了。”华佗解释:“倪寻是因为昨天饮食不对,内部伤食引起的头疼身热,应该通肠胃;而李延是因为外感风寒受凉引起的感冒发烧,应该发汗。病情表面差不多,但倪寻只要一点药物就会好,李延却需要借用药物调动自身的机能才能痊愈。治疗的办法理应不一样才对啊!”

倪李二人觉得华佗说的非常有道理,回去吃下不同的药,两人的病第二天就好了。

当时的曹操一直患头风病。一遇到工作紧张,头风病发作,痛得受不了。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,就把华佗请来,华佗扎了几针,头痛就止了。于是,曹操就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,好随时给他治病。

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,热心给人们治病,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,给曹操一个人治病。于是借口回家探亲,顺便去取点药。回到家里后,他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,说他妻子病得厉害,一时回不了许都。

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,发现华佗是在说谎。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,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。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,是大逆不道的行为,于是下令把华佗处死。

后来,人们根据华佗治病的方法引申出“对症下药”这句成语,多比喻针对客观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办法,妥善处理问题。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